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...
  咨询电话:029-7485553

新闻中心

构建体育强国,注入社会正能量之源(评论员视角)



在户外草坪上,飞盘成为年轻人的运动新宠;下班后,跟随网络直播健身操的人群络绎不绝;夏日炎炎,室内雪场成为市民避暑娱乐的新去处……如今,体育和健身项目层出不穷,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高涨,展现出健康、阳光、向上的时代风采。

阳光

体育,作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途径,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推动人的全面发展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,更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,弘扬体育道德风尚,推动群众体育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协调发展,加快建设体育强国。”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体育强国建设为引领,群众体育蓬勃发展,竞技体育成绩斐然,体育产业亮点频现,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在新的征程上,加快建设体育强国,必须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定位,深化体育改革、更新体育理念,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。

还能为中华

体育强,则国家强;国运兴,则体育兴。在积贫积弱的年代,“奥运三问”不仅传递着人们对竞技体育的热爱,更蕴含着对国家强盛的期盼。从“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”到“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”,从“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”到北京成为全球首个“双奥之城”,百年奥运见证了国运的变迁。对中国人而言,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、民族振兴的梦想。加快建设体育强国,必须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,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作用,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、更快、更高、更强,提高为国争光的能力,让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。广大体育健儿坚定自信,在重大国际赛事上勇创佳绩,必将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再立新功。

绩斐然

体育不仅是国家强盛的应有之义,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建设体育强国、健康中国,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、保障人民健康。数据显示,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4亿人,城乡居民达到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》合格以上的逾九成。截至2025年底,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至397.1万个,体育场地面积达34.1亿平方米。运动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健康底色增色添彩。加快建设体育强国,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,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,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。

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,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。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上,我国体育健儿不畏强手、顽强拼搏、为国争光,五星红旗高高飘扬,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倍感荣光。从北京奥运精神到北京冬奥精神,从女排精神到中华体育精神,广大体育工作者一次次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,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、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。实现体育强国目标,就要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,不断开创新时代体育事业新局面,激励中华儿女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。

今年以来,《“十四五”国民健康规划》等文件相继印发,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》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,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支撑。随着全民健身的种子在更广袤的土地生根发芽,体育强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,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健康基础。

民众参与体